行業新聞
假睫毛品牌因洗綠聲稱面臨審查
- 990 次觀看
- 2025-11-02 01:41:35
假睫毛品牌因洗綠聲稱面臨越來越嚴格的審查
近年來,美容行業發生了向可持續發展的巨大轉變,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環保產品(包括假睫毛)。在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的推動下,無數睫毛品牌紛紛推出“綠色”系列,宣揚“100%可生物降解”、“零浪費”或“可持續材料”等主張。然而,生態營銷的蓬勃發展並沒有不受控制。假睫毛品牌現在正面臨著越來越嚴格的“洗綠”審查——誤導性或誇大的環保聲明經不起審查。
對可持續美麗的需求是不可否認的。尼爾森 2023 年的一份報告發現,73% 的全球消費者願意為採用可持續包裝的產品支付更多費用,而英敏特數據顯示,“環保”目前是美容領域第二大搜索詞,僅次於“純素食”。對於假睫毛來說,這一類別長期以來因依賴不可生物降解的合成纖維(如聚酯)和塑料包裝而受到批評,這一趨勢已成為快速品牌重塑的催化劑。大大小小的品牌都在其網站和社交媒體上貼上了“可生物降解睫毛”和“可堆肥包裝”等標籤,旨在吸引具有生態意識的消費者。

然而,事實證明,在表面之下,許多說法更多的是營銷炒作,而不是環保行動。監管機構、消費者權益團體和第三方審計機構開始指出不一致之處。例如,英國廣告標準局 (ASA) 2024 年的一項調查發現,40% 聲稱“可生物降解”的假睫毛品牌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其產品在合理的時間範圍內(通常在自然環境中 6 個月到 2 年)內分解。相反,許多人依賴“環保”等模糊術語,沒有定義標準,或者使用雖然部分基於植物但仍含有阻礙降解的合成添加劑的材料。
以一個受歡迎的快時尚睫毛品牌為例,該品牌於 2023 年推出了“可生物降解睫毛系列”。該品牌聲稱其睫毛由“100% 植物纖維”製成,可在家庭堆肥箱中分解。然而,可持續發展實驗室 GreenScreen 的獨立測試顯示,這些纖維實際上是 30% 棉和 70% 聚酯纖維的混合物,這是一種可能需要長達 200 年才能降解的合成材料。同樣,另一個品牌也面臨強烈反對,因為其“零廢物包裝”被發現包含隱藏在紙標籤下方的不可回收塑料插件。
那麼假睫毛品牌為何紛紛轉向洗綠呢?答案在於消費者壓力、競爭緊迫性和監管差距的綜合作用。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多地根據可持續性憑證進行購買,品牌擔心如果不符合生態趨勢,就會失去市場份額。與此同時,睫毛行業缺乏“可生物降解”或“可持續”的通用標準,造成了漏洞。與食品或醫療產品不同,美容產品的環保聲明無需經過嚴格的上市前批准,允許品牌進行自我認證或使用模棱兩可的語言,而不會受到法律影響——至少目前是這樣。
漂綠的後果不僅僅是讓消費者失望。誤導性的說法削弱了人們對美容行業的信任,使真正可持續的品牌更難脫穎而出。對於消費者來說,這意味著在不知不覺中造成浪費:標榜“可生物降解”的睫毛膏最終會被填埋數十年,就像其非生態睫毛膏一樣。在環境方面,虛假可持續性的擴散減緩了真正變革的進展,因為品牌優先考慮營銷而不是有意義的創新。
對於假睫毛行業來說,前進的道路需要超越綠色清洗,轉向切實的行動。真正的可持續性始於材料:用 PLA(聚乳酸)代替傳統聚酯,PLA(一種植物基聚合物,可在工業堆肥中在 6 至 12 個月內分解)或天然纖維(如絲綢(道德來源)或竹子)。包裝是另一個關鍵領域——使用再生紙、大豆油墨,並完全消除塑料。透明度也很關鍵:品牌應該由第三方認證其聲明(通過 Ecocert 或生物降解產品研究所等組織)並分享詳細的供應鏈報告,以便消費者可以獨立驗證可持續性聲明。
隨著監管機構開始嚴厲打擊——歐盟即將出台的化妝品法規收緊了環保營銷規則,以及聯邦貿易委員會更新了其美容綠色指南——假睫毛品牌必須適應,否則將面臨聲譽和法律後果。對於消費者來說,保持警惕是必要的:除了流行語之外,還要檢查認證、材料損壞時間和誠實的包裝。最終,可持續睫毛的未來取決於全行業的問責制——將綠色主張轉化為綠色行動。
//產品動態
-
-
-
-
-
-
-
兩色長絲 PBT 睫毛合成毛
服務: -
-
-
